克伦斯基和孙蒋失败的共同点;
辛亥的满清残存的合法性和袁世凯称帝;
孙蒋政权是一个缺乏全国政治基础的政权;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胜利都是在旧贵族政权倒台后混水摸鱼;
纵观整个马克思主义的成功的政治历史,就会发现,马克思主义者从来没有能够战胜中世纪类型的贵族政权。甚至象列宁那样,将革命的目标定在替代沙皇的政权,最终让沙皇下台的,却是奋斗百年的十二月党人!而克伦斯基也犯了与蒋等人同样的错误,在需要和平的时侯,继续推行战争,同时放弃了针对农村力量的权威性。此时,马克思主义者渗入了农村的真空,劫小康发动牛二,就成了战略战术。
马克思主义出现的地方,恰恰就是现代资本主义与中世纪贵族政治传统交接的地方:霍享索仑的德意志帝国!如果说马克思主义不能面对英法中世纪王权的崩溃,还算得上时势不遇;那么从德国的的十一月革命被魏玛镇压,往东的俄国十月革命颠覆资本主义的临时政府(其实是怪胎派),再往东的毛革命推翻了孙蒋政权(也是怪胎派),一直到南美洲的极右政权为止,都体现出同样的政治演变的模式。
如果从"农民只能理解皇帝这种政治模式",就可以很直观地发现孙蒋政权败落的根本原因。孙蒋政权如同俄国十月革命的克伦威尔政府,名为资本主义,实际上是建立在对少数的城市工商者的压迫的法西斯寡头政权。城市工商者并不是孙蒋政权的政治基础,而是他们就近取材的窝边草!孙蒋政权向俄共学习的法西斯政策,简直就是自杀性的;摧毁了孙蒋在本来就是脆弱的城市阶层中的支持力量。
清帝当然不能代表洋务运动后的城市新兴工商业阶层的利益;但也并非竭泽而渔之辈。在辛亥革命以前,清帝还是有一点政治上的合法性的(即有一定支持力量),除了满人的民族自利立场,就是中国农民社会,还是一个认皇帝不认共和的社会。用《英国宪制》WBagehot的话来说,如果你问(英国)农民"要皇帝还是要共和",等于问他"要政府还是不要政府"。农民的回答,是不言而喻的。
所以袁世凯的复辟帝制,与袁世凯是不是一个好人是没有关系的,的确是顺应了"农民还认皇帝"这个现实。北洋政权实际上是各省寡头自治的共和,而不是城市阶层的共和,更不是结合农民的共和。在各省之中,省头军阀之类用土皇帝的形式,成了农民眼中的"政府"。无论是在中外政治传统中,都有点不伦不类,这些小军阀们,其实也有自知之明。这也是陈炯明之联省自治,不可能成功的原因。
孙蒋武力统一,同样不是建立在城市阶层的政治支持上,而是透支这些工商业者,本来是出于对"民主信仰"的期待;同时完全放弃了对农村的传统的权威。所以孙蒋政权在中国的所谓统一是非常脆弱的,甚至可以认为是一个完全没有政治基础,仅仅靠一些虚无的政治口号联结的,由政治冒险家野心家组成的军阀同盟。这样就将整个中国的农村,开放给了毛主义。而在军阀成型的省份,毛主义就寸步难行。
毛主义的胜利,表面上土改争得了农民的支持。但实际上,蒋政权也有土改,仅仅是在动员效果上,比不上毛"杀小康,分土地,争兵员"的急风暴雨。如果蒋在城市工商业阶层中是有政治基础的,根本不必急于控制农村,更不必满足于赶走军阀就了事;实际上也不必将精力浪费在土改上。蒋政权需要的是克伦威尔的政策,"稳定农村,松绑城市,发展城市经济自治体,城市消费力拉动农村私有化"。
而蒋却用透支城乡仅存的最后一点支持,急于"收复满洲",主动向日本寻战!耗尽了自已国力,却令满洲通过苏联人的手,交到毛的手中。当此大不利的局面,蒋还主动发动内战!如果说毛在冷战中的笨蛋说明毛的缺乏战略意识的,则孙蒋在中国几十年内战中的所作所为,只能说是另一个崇拜欧美社会形式(不是私有制实质)的怪胎,比毛之精通中国农民"认皇帝",还多有不如之处。此蒋之败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