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蔑视平民,鄙视贫民"的等级制度是公有制的必要条件;
君主制是等级制的自然结果;"向弱者倾斜"则必然视贱民如草芥;
"向弱者倾斜"本身就意味着人与人之间是不平等的;
"人人平等"是私有制的专利;除非那叫"奴才个个平等";
鄙视农民的社会情结,实际上公有制等级社会鄙视平民的传统文化的延续。马克思主义国家振兴了从奴隶社会到中世纪的等级制度,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在西方已经消亡的文化特色。城乡移民们口口声声反对户籍制度,实际上只不过是中世纪以来,平民希望挤上高等级的奋斗的一部分。富人有钱可以买贵族特权地位,如果穷人能够马克思主义一番,就成为贵族一分子,那是再好没有了。这就是他们的愿望。
对于欧美今天的社会来说,要理解中世纪欧洲和国儒教道德泛滥年代,贵族分子一面号称"天下为公""向弱者倾斜",一面将平民百姓视作会说话的畜牲,恍惚有了一种"基督教致力于人人平等"的道德优越感。但是中国人如果能自省一下当今东方鄙视平民,鄙视普通人的现实中的传统文化,对于中世纪等级社会时代的等级现象 在今天社会也许只是残留,会更容易理解。
如果打算从道德上指责中世纪等级社会,和今天计划着天下为公的领导阶层的等级观念,那么至少要面对一个事实,那就是今天所有被广泛认同的美德,除了"人权私有"这一条以外,全部产生于中世纪的等级社会,也全部在中世纪的道德社会中达到他的顶峰,也全部在当年被神圣化!从里面随便揪一个贵族,他的道德水准都比今天任何一个雷锋要高尚,仅仅"人权私有"这一条,除外!
但中世纪偏偏就是一个贵族蔑视平民,富人鄙视穷人的年代。一个个口口声声仁义道德无懈可击,一个个宁愿倾家荡产也要削尖脑袋钻进贵族特权的圈子里!大概这才是最根本的"公德"。与其将这种不缺道德的等级社会中,将平民视作"自然资源的畜牲",看作是"虚伪",不如从社会进化论的角度,理解这种等级观念的形成,实际上是对公有制社会的适应。贵族蔑视平民,是公有制社会的需要。
只要是公有制,就必须实行等级制度。只有这样才能限制下层造成的公值耗散,避免整个社会和所在的自然资源迅速衰竭。所谓"人类自私本性消耗了大自然",实际上是针对公有制社会耗竭性的特点而言的。尽管等级金字塔的权力集中于高层,也带来了寻租腐败,但相对就少一点。当公有制社会中声称"保护环境""计划生育"时,其心态何尝不是仅仅在两种自然资源中平衡?他们还觉得自已挺高尚的!
而只要实行等级制度,就必定要蔑视比自已等级低的人。一来是制造了"无私地向上爬"的动力,避免了各自自利的资源耗竭;二来公有制在成本控制上仍然是低效的,并且无法允许基层自力更生。尽管公有制如奴隶制的特点都是庇护型的,(马克思主义将其歪曲成"剥削型"),理论上上层需要对下层生存全面负责,但实际上是无能力为;也就需要用妖魔化下层(鄙视),推卸上层的责任,视为该死的。
只要这样才能解释,即使将1840年的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欧洲最开明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于爱尔兰大饥荒仍然能够冷漠,反而是摩洛哥的苏丹表现出了更大的人道主义精神。原因可能就在于作为宗主国的英国,认为爱尔兰贱民是粗野的,信仰错误的,因此是该死的;是上帝对爱尔兰人的惩罚!而当波尔布特屠杀国民时,则称之为懒惰,破坏了党的经济大业。"蔑视平民"正是推卸责任的最佳手段。
如果是"向弱者倾斜"是攫取特权的手段,那么等级制度鄙视平民,蔑视贱民就是推卸责任,在不愿也是不能履行"为弱者谋利益"的情况下的唯一出路。(公有制机理上的固有缺陷)。公有制信仰的人,在宣称"向弱者倾斜时"还能号称"平等",真是一种很奇妙的计谋!因为"向sb倾斜"本身,就意味着不平等。对任何一方来说,不是对方的主人,就是对方的奴隶。两者必居其一!又何来平等之说?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