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5日星期五

为什么东方孔儒封建时代没有出现自治社区?

"春秋不是封建社会,两千年中国是封建社会"并无错误;
中世纪欧洲是类种姓社会的表现形式之一;
为什么东方传统社会没有产生居民自治社区?
明朝镇压的倭寇全是中国护照的"汉奸"

由"fundalism"的汉译(自主的)"封建"联想到中国上古的"封建",是比较典型的汉语形义思维。实际上中国春秋时的封建,是军事殖民,而非欧洲中世纪的封建。反而是很多现代学者反思"中国两千年封建史不是封建社会",这种反思是错的。中国两千年的皇朝历史,恰恰就是与欧洲中世纪相当的封建时代的类种姓社会。只不过不是土地领域的封建,而是贵族等级特权的"党内分配"。

"封建社会"只不过是由基督教和马克思主义,由描述欧洲中世纪的政治模式,想当然地作为"社会发展史(假定后者必然进步于前者,称为社会进步史更精确)"的一个代表性的环节,由此而生一个张冠李戴的模糊概念。这顶帽子当然是套那里都不好象不完全合适,反过来就成了欧洲中心论(基督教沙文主义,欧洲种族主义)的精神依据

果将这一阶段的等级社会称为类种姓社会,欧洲中世纪是类种姓社会实现的其中一种模式,就与世界各国的历史政治特点吻合了。东方帝国上古史的春秋殖民时代,有点近似于古希腊人在地中海沿岸的殖民运动。与欧洲中世纪最大的特点,就是诸侯所据的是各自的势力范围,甚至到战力,仍没有严格的领土概念。当时是劳动力高度缺少的年代,因此吸引民众是主要的政策,限制农奴不是春秋时代的特点。

东方帝国与伊斯兰都是政教合一的帝国文化,因此社会的三维利益博弈是(皇帝 Vs 贵族 Vs 农民),而不是(教会 Vs 国王 Vs 领主)。贵族不能让农民自治,皇帝可以直接将农民置为自已的府兵自耕农。没有了教会作为领导人的仲裁,自治性的居民尽管心甘情愿归服朝廷,但不是被皇帝放弃,就是被贵族集团剿杀。比较典型如梁山泊,和明朝所谓的倭冠。

今天帝国教科书将"倭患"称为日本人的入侵。这是一个搞笑的爱国幽默。历史记载中的倭寇见诸于史册的,无论首领还是俘虏,全是张三李四的中国传统小农名字,山本太朗野川五十六之类的日本名字,统统的没有!再用大脑想想,元帝国极盛之时远征日本尚且艰难,日本战国之时的零散浪人,有啥力量跨洋过海侵略中国大陆?反而是穷途末路的浪人,成为中国"倭首"的雇佣军,倒是物美价廉。

实际上所谓的"倭冠",就是自宋元以来,从事海上贸易谋生的最后一批立足于中国沿海离岛山寨的梁山泊好汉!他们从事沿海贸易,在供应内地商贸,购买内地粮食,如果朝廷愿意招安他们,向他们收税,这些小民相信是十二万分的的情愿。百分百会跟着皇帝保家卫国,后者有一个名字,叫郑成功!和他的家族!但明朝为什么要剿杀这些专业走私的渔民呢?因为他们让文官集团垄断外贸化为泡影

戚继光为什么要从小农中招收戚家军?大概是因为江浙城市居民,对那些所谓的"倭冠"小民同胞,都多少有点同情。唯独自耕农是认地不认人,镇压走私小民毫不留情!戚继光确实是明朝的民族英雄,他剿灭了沿海所有非官方的华汉外贸团体,让明朝垄断了对外贸易;张居正功劳极大,用社会破产的代价积累了巨额外汇储备。没有万历,戚继光和张居正这些人,明朝仍然会灭亡,但未必亡得这么灿烂!

在东方帝国文化中,留下的只是皇帝"天下为公"式的假慈悲,和豪门文官集团之间中庸之道的勾心斗角,完全没有留下居民自治体的任何空间。用孔儒国教弥合了皇帝与贵族集团之间的裂缝,增加了领导阶级的党内团结,大约可以在表面上解释了东方帝国社会历史中,缺乏"自治"元素的事实。但是,孔儒国教能够控制中国历史,是原因还是结果呢?孔儒如果不是掉在适合的土壤上,会成为"国教"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