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1日星期一

20%以上的民主覆盖面将产生质变

奴隶社会中"不患贫,患不均"的政治意义;
20%以上的民主覆盖面将产生质变;
公有制全面民主将导向君主制等级社会;
私有制民主接近20%覆盖面时,很可能发生内战

除了0.5-5%的贵族,有可能过上让贫民羡慕的好日子以外,(假定是利益型的民主),实在看不出贵族集团党内民主,对于贫民有何吸引力。罗马帝国是这类社会的典型,真正豪富的只有约0.1%甚至更少的元老贵族;5%-10% 主要是公民军人后裔的中产阶级也有一段时间生活安逸。其余90% 以上的民众,无论是自由人还是奴隶,生活水平与其他地狱,没有什么区别

将0.5%-5%的贵族转变成公有制,则平民的生活状态也没有任何改变,区别仅仅是这些政治贵族也与贫民共甘苦了,所谓"缩小了贫富差距"。如果也到田间休闲几分,再让贫民在无法核证的旧社会悲惨故事中陶醉一个忆苦思甜,仍然是奴隶畜牲状态的贫民们,说不定也会愚昧得满足一下"领导同志跟我们很平等"。这就是所谓古训"不患贫,患不均"的原创时的含意

而当民主权力覆盖面超过20%时,(同样是一个历史经验性的数字),情况就不同了。同样是因为特权最大化的原因,基层贱民的数量将无法再承担多了几倍的"上流人士"的特权,既不可能坐视大量人的死亡(民主覆盖面增加是一个原因),则在大量贱民死亡前的特权剥削,所能造福的贵族利益是很有限的。结果无论是公有制的民主,还是私有制的民主,其表现会截然相反。

如果存在外界可掠夺的资源,公有制的民主基础一旦超过20%界线,就会迅速变成全体公民的民主制度,同时出现对外征服的强大动力,直到在被征服者的身上再建立5% 的可支持特权寻租的最低比例为止。而在封闭式的社会中,公有制民主不可能通过向外征战转嫁内部损耗,内战就不得不在几大领袖寡头之间展开,所谓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直到民主基础削减到5%以下,甚至集中到君主手上为止

私有制民主基础超过20%,由奴役80%的民众所得的利益,就不足补偿20%民主等级的特权差别;相反向80%授予民主权力所增长的市场空间,可以带来更大的商业利益。同时极少数富裕公民(一般是昔日的权贵),也可以通过"向弱者倾斜"的号召,将80%以外的民众,一批批地带入公民权力圈内,同时增强自已的政治控制,而不致于成为多数人暴政的牺牲品;实际上贵族依附民机理的再现

当所有贱民都转变成公民时,由富裕公民主导的"向弱者倾斜",真诚的同情混合着政治权力的追求,是在极少数富裕公民所主导(如巴菲特的五毛税),可能因此而重新成为新贵族。新贵族大约也占0.5-5%。而代价是由大部分中产阶级所付出的,也将导致经济的停滞和中产阶级的破产。这就是凯恩斯主义的形成和西方今天通往奴役之路。罗马卡拉卡拉的《安东尼敕令》甚至一步到位成了帝国集权

但是当民主权力(利)是从5%向20%的比例扩大覆盖面时,是收缩回5%的贵族民主,还是扩张到20%以上的平民民主,就会产生强烈的政治冲突。这就是所谓的民主革命,并且通常会发生程度不同的内战。马克思主义称之为"资本主义革命"是不完全正确的,因为革命后的民主权力(利)只是覆盖到当时的中产者,而革命前的"反革命"也有有限的革命中,保留了除更特殊的权益以外的所有私有权益。

因此民主进程也不是一般人想当然的,"扩大政治基础就会增加了社会稳定",不是的!在将5%——>20%的扩大民主覆盖面过程中的,社会的稳定同样是一条倒U线。在此基础以前是越民主越动荡,并最终导致"民主革命";而在U线以下,随着私有制不可侵犯的宪法原则的确立,社会趋向于越民主的越稳定。从革命的目的是为了确立私有制宪政原则看,称之为"资本主义革命",也无不妥之处。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