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传统农村的游戏规则很简单——>土地归属!
只有城市市场需求拉动的"支援"农村才是可持续的;
"向弱者(农村)倾斜"只会带来欺骗、贫困、动乱、大饥荒!
中国今天的农村环境,不象1860年以前的美国那么干净。今天中国农村的(传统宗社+无私农支=黑社会)大致相当于英法德的农村贵族。罗素曾经说,毛的农村革命打碎了中国农村宗社的结构,——>这是罗素老年人痴呆症的诘语。毛甚至没有改变中国农村的土地宗社为主的所有制,而只是把一代主管者杀了,红色新农贵用农会的名义掌握了土地,还是原来的宗社!邓式改革后,重新回到了老状态。
毛的所谓农村革命,只不过是几千年传统的水池上扔了一块石头,波浪平静后,池堂还是那块池堂。可以想象,就算再来几次,如果仅仅是在农村入手,指望农村拉动"私有制革命",只不过是扔多几块石头,动荡几番以后,还是那块传统的池塘。农民认皇帝,是因为手中没有土地。农民手中有了土地,农民就认土地。谁给农民土地,农民就跟谁。传统农村的游戏规则,古今中外一律如此,其实并不复杂。
如果打算闹马克思主义运动之类的革命;那么需要从农村入手;利用平民"认皇帝"的传统文化习惯;如果你要实现民主私有制,就只能从商业发达的城市入手推进私有制,市场经济去特权化,在城市私有制的发展成长的购买力中,造福农村。无须通过政府特权的上下挪移,城市经济成长的购买力,就能消化农村的劳动力的农产品,供应农村需要的农业技术。
这样建立在市场经济中的互利,不需要剥削城市,对于农村的支持才是长久的,可持续的。相反,如果按照公有制帝国"向弱者(农村)倾斜"的思路,实际上就是有国家制定的,由农村享有的剥削城市的特权,是城市私有制经济成长的负担,从来不会真正实惠于农村,就算全部清官运作无济于事,何况行政运作中不可能消除腐败,如同机器运转不可能没有阻尼?
更重要的是所谓向弱者倾斜的农村政策,是不符合社会经济的客观规律的。无论出发点如何,除非本来就是毛主义闹革命用心之辈,否则必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原因就在于,"向弱者倾斜"不是农民自力经营(包括生产)所得,而是一种要求别人施舍的恩惠。如果真的付之实施,就成了农村所具有的一项特权利益,不但摊得很薄,实际上是杯水车薪,只对农村贵族暂时有利,而且必定是不可能持续的。
更何况"向农村倾斜"是一项政策,而不是一项明确的税收。比明确一项如"支农十一税"还糟糕得多。因为它的标准是按政策,由中央政权随时调整的,实际上就是说,只要城市平民的积蓄还比农民多一点,就要掠夺掉,归由国家政权统筹;——>要知道,城市平民既不是体制内被担保者,也没有拥有农村的保命地;毛时代剥削农村的,也不是城市的平民阶层。城市平民与农民一样,都是平民!
此项政策实际上针对城市居民的人民公社制度的翻版,如果不是不了了之,就是不可能持续,后者意味着大量城乡平民包括农民在内的最终死亡。毛的大跃进,何况不是先向农村倾斜,然后不得不剥削农村?退一万步来说,就算这项政策用固定税收的方式,(如支农人道主义十一税,类似于伊斯兰的天课),真的支农了补贴农民了,"向农村倾斜",对于让农民富裕,实现私有制生产,也是毫无用处。
仍然可以用苏联私有化时发放私有化券作说明。这种支农十一税之类,相当于用税收担保,如果发到村社领导统筹,类似于向国企投资。如果发给农民,这笔补贴既然不是自已劳动经营所得,就是不能持续的。因此正常的做法,就是消费花掉了(俄国人多半买酒喝了),然后是廉价兑现给收集商,换成能够理解钞票储蓄起来。结果民众没富,贫富差距一下子拉大了。他信的泰国,就是这种理念失败的实践。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