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发货币,赤字型通胀影响币值稳定,令平价购买力失效;
赤字型通胀与外汇占款的通胀,对汇率的影响作用相反;
通货膨胀的人为降值,不能对销"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业的影响;
人民币为什么短线升值压力,中长线贬值压力?
从平价购买力理论的逻辑成立条件可以看出,所谓的平价购买力下的汇率形成,实际上就是两个经济体之间的外贸,在彼此保证成本可持续性的前提下的自由对价的过程,即自由交换创造了汇率价格。因此任何双边市场干预,或交通通信等条件造成的"阻尼",都将影响该对价,当成本太高时,就变成有价无市,平价购买力理论自然失效。贸易阻力和"滥发货币",影响币值稳定,将令平价购买力失效。
因此人民币升值压力((P=(人民币通胀/美元通胀)))的公式,是有"市场经济下对外贸易"的先决条件的。所以在1980s时期,尽管中国国内面临恶性通货膨胀,但是人民币的汇率非但不升,而反而下跌。原因就在于当时的双轨制是典型的掠夺市场,同时自毛朝初年即有的外汇专卖(极端性的外汇管制)掩盖了人民币贬值的压力,以至于象毛朝时高定为1:1的美元汇率,也成了毛朝极大富裕的乌有凭据。
这也说明人民币升值压力((P=(人民币通胀/美元通胀)))的公式成立,是建立在人民币通胀,是由于低估汇率造成的过多的外汇占款造成的通胀,而不能包括蒋介石或毛朝时代的高税收导致通货膨胀的赤字通胀压力在内。因此如果将两种通胀混在一起的话,由((P=(人民币通胀/美元通胀))),就会得出人民币滥发得越多,通货膨胀越严重,人民币升值压力就越大,人民币就越值钱的怪诞结论。
这就是北欧模式的理论依据!它意味着只要有傻逼(如德国)肯贷出,高福利的国家如瑞典,就可以不停地增发货币,借外汇填经常性亏空,在((P=(克朗通胀/马克通胀))>0)的情况下不停地"升值",从而构成了一个依靠高利息负债的堰塞湖。当出现信用危机时,债主"无理性"挤兑,债务危机就爆发了。欧元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也将在这种情况下灭亡。98东南亚的金融危机,何尝不是如此?
如果考虑如政策赤字性的通胀原因在内,那么平价购买力理论中就要改一改了,因为两种通胀的作用机理是相反的。人民币帐面升值的压力(P=(外汇占款通胀/内生性通胀×美元通胀)。这样就有了如时寒冰/牛刀/左小蕾等人所称的,"让人民币通货膨胀(大量增发货币)",从而减小人民币升值压力的结论了。实际上就是用恶性通货膨胀的代价,强迫中国平民补助出口商的廉价出口!
汇率低估造成的结果,令人民币币值崩溃的结果,不就是"恶性通货膨胀"吗?则如时寒冰/牛刀/左小蕾等人的高招,只不过是"不如一刀抹脖子",为的是廉价供应欧美人民的廉价消费!真乃大无谓大无私的国际主义了!从几万亿后还是低利率政策看,不能说左小蕾等人,在政策层面上是"一小撮"。因为近几年的政策,的确就是按这种愤青们在各种论坛博客上,力挺的"爱国思路"铺展的。
如果是用CPI作为通货膨胀的指标,因为CPI直接与m0流通现金相关,Dm0是其当期增量,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可以表达成(P=(外汇占款增加值/Dm0×美元CPI)。因此当近来美元出现一点逆差时,就有了"人民币升值压力减缓"的说法,此论未必为错。问题是人民币通胀的压力m2只不过是由于流动性陷阱,出现了时间上的滞后,因此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就成了(P=(外汇占款增加值/Dm2×美元CPI)。
意即中期的人民币,由于内生性的通货膨胀(货币超发),有着强烈的贬值压力。近期的所谓逆差,只不过是政策性采购,以及资本短期的流动造成的出入,中期来看人民币仍然因为处于(P=(外汇占款增加值/Dm0×美元CPI)的上升压力中,Dm0是低值的,因为紧缩流动性的原因;目的在于减小中长线的Dm2的增加额。而当政府减税时,由于相当于中长线削弱通胀,短线释放货币,作用正好相反。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