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2日星期四

英镑货币体系和19世纪英国的工资物价

英镑货币体系和19世纪英国的工资物价

对英国物价的感性认识,首先要明白英镑是一个很大的货币单位。茅于轼莫名其妙地信仰"千元大钞很经济",那么他应该生活在13-19世纪的英国。在那个时代,年收入30英镑,一家人就可以衣食无忧。即30英镑是中等家庭的中等收入的标志。由此可以理解,为什么后来的财产选举权资格,会先锚定在30-50英镑年收入,意思是可以生活不求人。ps:《简爱》中得到的汇款相当于近千名中等家庭年收

选举人资格后来逐渐降低,有50英镑固定资产(含股票)也算了。意思是一年之内可以不求人。此所谓"有了独立的生活来源,道德才不会被生活所迫而堕落"之意。由于物价的起伏,很难精确估计30英镑是多少钱。可以这样估计,英国国王最大的卡莱尔城堡,花了1.1万英镑(劳动力是征用的报恩工),水晶宫花了十倍的钱(含劳动力费用)。30英镑大约对应今天5万人民币,不会是过分的估计。

但是英国的辅币就少得可怜。一英镑相当于两个马克(银币,类似的还有佛罗伦萨的里拉,以及法国的图尔-利弗尔,欧洲当时有一个外汇市场和各自的汇价),等于20先令。这样就计算出先令也是一个很大的币值,大约是80-100元是比较中肯的估计。 12便士折合一个先令,那么便士作为英国最小的常用辅币,就显得太大了,至少在人民币五元以上。从含银量上看,一便士几乎是两个罗马塞斯脱

可见一般所称的便士,也是太大了。1860s时期,曾经发行过四分一便士的法斯(1-2元),后来随着物价重新上涨,又给放弃了。对应一下当时的工资和物价,可以更理解英国货币系统,和当时的市场交换水平。当时一名工匠师傅或机器的技术骨干,收入大约就是30-50镑一年。和今天的技术工人(本科毕业生)相当,但是今天中国体制外中产阶级,40岁以上面临失业的压力,在英国当时就没有发生。

以前我们说过一份报纸的价格贵达一先令(80-100元),工会的会费也达到每周80-100元。类似的还有私立学校的学费,象伊顿公学,也是收一周一先令的学费。粮价很贵!在1790年法国战争开始以前,粮价是30先令一夸脱,折合一斤6-8元。谷物法时期涨了三倍!反而是英国不产的,从法国进口的葡萄酒,每加仑6-10个便士时价不等,约相当于每升法国葡萄酒10元左右,很便宜!

谷物很贵,肉类/奶制品却不算贵。1800年计。一磅牛肉的价格大约是2-4个便士,东方城市今天的价格差不多。鱼的价格波动很大,平时比牛肉便宜,但是斋戒时节就贵几倍,因为当时不能吃牛肉。这样两样对比的价格,英国城市居民的饮食,很自然就会转向肉食,而不再将谷物面包作为主食。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当时引进了苜宿,可以在本来不宜农的荒地上种植牧草,因此扩大了畜牧和奶类的产出。

一个散工一天的工资,大约只有2-3个便士,一周只赚1-2先令。普通非熟练的工人赚4-6个便士。所以如果孩子能够接受2个便士的附加工资,这些穷人家很愿意带上孩子一起去上班。一般的中等剧院门票是1-3先令(一两百元),孩子们爱去的低等剧院就只收一个便士(10元以下门票)。下等剧院由演员客串走穴演出,出场费2-10个便士一晚不等。(娱乐消费)

服务费用就比较贵。理发是要持牌(特许证,相当于今天的营业执照),费用一般1先令。出租马车的价格是每英里一先令!是今天出租汽车价格的几十倍!但出租马车驾驶员的收入就只有30-50英镑一年。可以计算出他们一天只能载一到两名客人。出租马车象香港一样拍卖限牌,(行会的作用,相当于包税换垄断),只有富人才坐得起。因此电影里随便一个工薪者可以叫马车,彼时现实中,那是不可能的。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