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公有制帝国的常规性衰亡与偶然性的民主革命;
为什么克伦威尔必须独裁,华盛顿可以放弃权位?
利益互补的(君主+私有制自治)的政治联盟终会"击发";
普世价值观越来越成为新的"传统文化";
一旦帝国统治者(集团)错误地(也是徒劳地)将贫民无产者之所谓人民群从,视作政治合法性的根基,以采取了扩大无产者比例的政策时,即令国民尽可能贫困!(奴隶制显然是合理方案)。用仇富或国有化,等等攻击私有财产的政策,而抑制被帝国统治集团视为潜在政治威胁的个人私有财产和自治社区的话,魔鬼三招就将成为不可避免的连环政策逻辑,国家综合实力也将在动荡和贫困中走向衰亡。
尽管这种错误的认识,是帝国统治者中的大多数,从而也构成了几千年世界各地的公有制帝国历史的治乱循环;但是也说明,的确可能存在某种偶然的,或者是外在条件上的,令到国王放弃了"防民之富甚至防川"的"国进民退"治国权术,从而走上了"藏富于民,富国强兵,国王联合自治体"的前资本主义模式,并且得到了在现实和历史中得到证实的政治稳定性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英国成功立宪实现了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根本原因是由于(国王 Vs 基督教 Vs 贵族)的三方博弈,导致伦敦为代表的自治市行会和土地私有的自耕农,成为国王唯一可以依恃的政治力量。而美国的华盛顿仿效克伦威尔的同时,也没有面临克伦威尔所必须解决的,王权专制复辟与法国大革命的幼稚的民粹平均主义色彩的"人人平等"(平等派)的两面压迫。
大西洋阻隔了英国镇压的政治威力,美洲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富裕的民间经济,(北美人均收入高于英国),也令北美成为一个有产者比例全世界最高的地区,无产者(新移民)是人生地不熟,对英王的支持也仅仅是情感性的;最后北美是基督教会影响最轻微的地区,同时也是欧洲传统的贵族最少涉及的地区。这几个条件就令到华盛顿更适合选择当总统,而不是当国王!(无法得到欧洲基督教会的认可)
援引基督教和世界各国传统的"善恶斗争文化"(马克思主义就是所谓的阶级斗争),简单地将独裁者视为万恶的,复又将无产者称为至善的,而想当然地断言"统治者绝不愿意交权";这实际上就是公有制传统的无产者倾向皇政,却又永远对现任皇帝不满意,"造反有理"直到碰到一位可以镇压的"好皇帝"为止的传统文化!但如果王权与民主的根源之私有制自治,是利益互补的,那么就完全改观了。
如果说今天每一个公有制帝国的传统文化,还是将传统帝国的政体向公有制拽的话,那么整个地球社会正在普及的人权私有的个体主义的普通价值观,则形成了另一种"传统文化",甚至拽着如温氏总理,也至少在表面上称"要接受普世价值观",那么当此时再强调统治者是不肯放弃既得利益的,强调内战推翻统治者是不可避免,强调这些基督教和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的陈词滥调,就是非常不合适的。
从个体价值观的角度,由于温氏总理等并没有明确说明其"普世价值观"到底是什么定义阿弥陀佛,如果参考温氏总理关于《道德情操论》《沉思录》等的评论,则温氏所指,实际上极可能是一直以来的民粹派和欧洲如法国所主张的人道主义;而基督教迷信者(不是指基督徒)也趁机偷换概念,力图将"普世价值观"转义为基督教本身。原因大概无他,天主教Cathonic的词意就是"普世信仰"之意。
最重要的是,当被全世界的"普世价值观"的"新传统文化"带动着这个国家的政治上层,(只有政治上层才能广泛接触而形成被带动),是否能削弱本国公有制传统对政治上层的价值取向的影响?但当这些政治上层,真的象温氏总理等人倾向于普世价值观时,是否也会被西方如法国式的愚昧的人道主义和基督教传统所误导?更重要的是,是否能被传统公有制的官僚结合无产者暴力文化所容忍?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