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价购买力原理强调人民币升值的必要性,但不能解答"如何升值"的路径;
整体减税可以消除人民币升值的负面影响;
人民币汇率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大政府高税收的问题;
中国赤字通货膨胀与欧债危机"债务货币化"的异与同;
平价购买力原理,不能解答人民币升值过程中的,因为升值预期而产生的热钱流动及相应的影响。更何况所谓热钱的本身,绝大部分就是中国政府自已外汇帐目的出出入入。平价购买力原理只能解释人民币"必须升值"的大趋势,而不理会"怎么升值"的小问题。与低估人民币数以万亿的损失来看,无论朗咸平和宋鸿兵们,如何状饰国际热钱的可怕,都只不过是鸡毛蒜皮的小事。
中央部门的打算大概是希望缓步升值,承担热钱的代价,摸清人民币汇率的市场价在那里;而避免放开外汇管制。但问题是如果不放开外汇管制,人民币的"市场价"是不真实的,事实上由于外汇管制相当于央行抢购美元,因此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是高估的。类似于用手掐水喉嘴,水柱可能喷得挺高,却未必是水压真的有多大。因此在外汇管制的条件下,实际上不存在所谓的市场汇率的问题。
国际板的性质,实际上就是针对人民币升值预期的热钱,只不过是上交所作内应的热钱,(国际热钱可怕?);其效果是加大了央行摸索"正确汇率"的代价,主要的利益归于外资圈钱企业。与人民币所谓国际化,什么关系也没有。因此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贬值问题,核心在于外汇管制。人民币"锚定美元"的本质,就是一种外汇管制;而是除了香港以外,只有中国如此;乃是如假包换的中国特色。
另一方面,当国内赤字通货膨胀占大头时,(如4万亿,和40万亿的m2累积值),人民币外汇占款累计的20多万亿就不算是独一无二的主角。因此限制税收,限制财政赤字,禁止政府投资倾向,削减政府行政规模,——>一句话"减税"!就比人民币升值,对于平抑通货膨胀的意义,更为重大。反之,如果能够减税的话,则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组成的负担,也可以被减税带来的国内消费所抵销。
因此人民币汇率的核心问题,一是减税,二是取缔外汇管制。(低汇率导致的通胀,也是一种税收)。如果不能做到对整个社会减税的话,(不是对出口企业退税),则人民币升值不升值,意义其是不大的。如果不取缔外汇管制,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会一直持续到中国外汇不但逆差,而且全面转入赤字为止。但是当中国外汇负债也达到一定程度时,东南亚式的外汇债务危机,就接近爆发了。
外汇管制的意思,就是在国内流通中确保法定货币的垄断定位,也就是确保法定货币可以作为一种税收收段,支付赤字财政的需要。这样终点又回到起点,所谓的"货币汇率"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各国财政没有自律的赤字问题。将美国赤字上限的议会"危机"与欧债危机中所谓的"债务货币化",再与中国所谓没有赤字和外汇收支平衡相比较,就会发现中国所谓的解决方案,是预先把债务"货币化"了。
换言之,欧债国家是先借了债,债太多还不了,现在讨论"债务货币化",用增发的钞票冲销债务,好再来下半场,直到欧元彻底崩溃为止。而中国则是直接增发人民币,(这样就不用举国债了),而直接承受了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自以为拉动了经济。中国与欧洲相同之处,都是政府财政支出过大,区别仅在于欧洲是北欧模式的福利开支,而中国则是拉动面子工程的GDP的开支。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